催化燃烧和活性炭的区别是什么
活性炭吸附脱附阶段:经过前面的预处理后,废气通入后端的活性炭塔进行吸附处理,通过活性炭表面的孔隙吸附废气分子,吸附废气。当活性炭饱和后,把装置切换到脱附模式,对活性炭进行脱附。脱附新鲜空气***先经过新风入口的换热器和电加热室进行加热,将空气加热,进入活性炭床,炭床受热后,活性炭吸附的废气会挥发出来,此时废气变成高浓度小风量的废气。
喷涂废气主要是喷漆和晾干/烤干过程释放出来的气体,排放至***气中会通过呼吸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,针对这种废气提供两套方案:回收方案和破坏方案,回收方案主要是冷凝回收法,活性炭吸附脱附法、沸石分子筛吸附或者吸收法;破坏方案主要包括催化燃烧装置(RCO)、蓄热式燃烧装置(RTO)以及低温等离子体,具体使用哪一种处理方法。
催化燃烧阶段:废气经风机送入到催化燃烧室前的换热器,然后进入催化燃烧室中的预热器,在加热器的作用下,使废气温度提高到250-300℃左右,再进入催化燃烧床,废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无焰燃烧,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, 后进行排放。
催化燃烧和活性炭催化燃烧主要使用的活性炭:蜂窝状活性炭、柱状活性炭、破碎状活性炭、煤质活性炭、木质活性炭、椰壳活性炭、果壳活性炭、粉状活性炭、家居活性炭炭包、活性炭滤料等,也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做各类非标活性炭。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气吸附、工业废水吸附、电厂、水厂、食品、医药、家室、汽车、化工及环保等***域。
1、有机废气处理工艺比选要素
常见的有机废气处理工艺有:活性炭/棉吸附、生物洗涤吸收、等离子、光催化氧化、冷凝回收、催化燃烧、热力燃烧等。但选择哪种合适有效的处理工艺,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艺比选。
正常情况下,***先需要考虑废气中的污染因子、产生浓度、废气排放量,其次就是要考虑需要的去除效率,在了解上述两方面的基础上,再考虑采用何种工艺。但具体采用哪种工艺合适,还需要进一步对废气的温度、湿度、污染因子***性(熔点、沸点、易燃易爆性、水溶性、是否含有卤素、粘性)以及非有机性污染因子(如:颗粒物)等,做进一步的分析。同时也要兼顾处理工艺的安全性、经济性以及稳定性等。
2、活性炭吸附工艺
活性炭工艺原理及适用范围
活性炭是经过活化处理后的碳,其具备比表面积***,孔隙多的***点,使其具有较强吸附能力。颗粒碳比表面积一般可达700—1200m2/g,其孔径***小范围在1.5nm一5um之间。其吸附方式主要通过2种途径:一是活性炭与气体分子间的范德华力,当气体分子经过活性炭表面,范德华力起主导作用时,气体分子先被吸附至活性炭外表面,小于活性炭孔径的分子经内部扩散转移至内表面,从而达到吸附的效果,此为物理吸附;二是吸附质与吸附剂表面原子间的化学键合成,此为化学吸附。活性炭吸附一般适用于***风量、低浓度、低湿度、低含尘的有机废气。
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
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主要是受其本身的比表面积、孔隙***小、分子间力、化学键合成等因素影响;而在实际应用中,对活性炭装置的设计,关键是活性炭的过滤面积、过滤风速、活性炭的层厚。
活性炭过滤风速在《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》(HJ2026—2013)中,可以查到固定床吸附,采用颗粒状吸附剂气体流速宜低于0.6m/s,采用纤维状吸附剂气体流速宜低于0.15m/s,采用蜂窝状吸附剂气体流速宜低于1.2m/s;过滤面积即可根据处理风量和过滤风速计算得出。
碳层厚度的设计,就需要结合废气的产生浓度、去除效率、活性炭的更换时长等因素进行。一般会采用2种方式计算碳层厚度:一是,根据活性炭需要的更换周期,来确定活性炭的总的装填量,之后再根据过滤面积计算碳层厚度;二是,在考虑吸附箱尺寸***小、碳层风阻、过滤风速的情况下,依照经验直接选定一个厚度值。